记得十几年前在英国念书时,有一次与同学们谈论男女平等的话题,我曾经开玩笑地说,西方人容易制造男女不平等的观念而中国人就不容易,原因是西方人常常在语言里强调他或她(He or She),而我们中国人则常用一个字“他”来概括男女。这已是十几年前求学时代的趣事了。而今天被这有趣的选举吸引住了眼球,特地翻查了一下资料。
得知,在12 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还没有“她(She)”这个字。“She”这个字出现于12 世纪之后,而中文的“她”字进入汉语字典也不过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她”字是由现代诗人刘半农首创的,古代汉语字典里是没有“她”字的,古代的诗词、歌赋、小说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一律写成“他”。
到“五四”运动时期,曾留学法国专攻语言的刘半农认为,由于白话文的兴起,再加上翻译外国文学渐增,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繁,若只用一个不分性别的“他”字是不够用的,于是刘半年在1917 年翻译英国戏剧《梦魂》时,就试用自己创造的新字“她”。随后为了推广使用“她”字,刘半农在1920 年写了脍炙人口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后来由赵元伦谱曲,成为现代著名歌曲。从此“她”字就启用了,也正式被编入汉语字典之中。 话说回来,在英国求学时代所说的话只是开玩笑而已。实则,中国古时的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重男轻女的观念。直到近代才有了根本的改变。
在中国历史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女性一直游离于社会工作之外,能像花木兰那样获得机会,恐怕是许多古代女性曾经的梦想。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进入社会工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基本上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生产结构的变动使男性体力的优势趋弱,智慧和才华成为职业生涯的决定因素。同时,教育广泛普及也为女性进入社会提供了可能。据一些官方统计数字表明,大陆有一些大学的女生比男生多,印象中,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也出现了此现象。
“她”字被推选为“21 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似乎意味着女性将在二十一世纪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方式将不再是体力,而是更多地表现在策划、推广、沟通、联络、互动、服务、协调......而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关爱、注意力以及第六感觉的优势,将在二十一世纪大显身手。
所谓,巾帼不让须眉,确实如此。
施伟斌
2006-7-31
地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恒飞路9号 邮编:210038 电话:025-85803030 传真:025-84271063
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4 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76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