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固然重要,但如果加快对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出新改造,增加此类项目的财政资金投入比例,更能立竿见影地起到改善居民生活的效果。”在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施伟斌、张心瑜、黄钟平等十三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一份立意新颖、旨在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出新改造的财政资金投入的提案。在13日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主持的联组讨论会上,施伟斌委员对此提案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得到了南京市政协缪合林主席的高度关注。
施伟斌、张心瑜等委员认为,新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往往都具有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老百姓无法在短期内享受到扩大投资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现有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出新改造,则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可以在短期内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提高南京的生活环境品质,使市民们尽快享受到各类实惠。
在促进本地企业发展、带动本地人员就业方面,施伟斌、张心瑜等委员认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出新改造同样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在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南京本地缺乏有竞争实力的企业,这类工程的开展对于促进南京本地企业的发展,解决南京本地就业问题没有太大的帮助。而南京本地企业有足够的实力承担现有基础设施出新改造,这样便带动了本地企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南京本地人员的就业问题。
委员们还建议,在对城市现有基础设施的出新改造中,应该采用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新技术、新工艺,这对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的效果将更加明显。
委员们向记者举例说, 2008年8月,在南京市的文明城市建设中,市政公用局采用英达大型就地热再生技术对南京约30万平方米的城市道路进行了整治出新工作,整个工程只持续了约20天,相较传统工艺大大缩短了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公路使用者获得了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同时,该技术实现了对原路面沥青混合料100%的原价值再生利用,节约沥青混合料28500吨,仅此一项,就节约人民币约1000万元;而且实现了废料零排放,避免了污染,并将施工造成的交通堵塞和扰民现象减少到了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