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道桥所副所长黄勇
2011年9月30日,新疆吐乌大高速英达就地热再生工程全面展开,据了解,这是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新疆交通系统的首次大规模应用,那么这一技术究竟具有什么优势?选择这一技术的原因何在呢?日前,记者采访了负责该项目方案设计、监理责任的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道桥所副所长黄勇。
速度快捷、不封闭交通,适合交通流量大的路段
吐乌大高速公路是连霍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出乌市的重要通道,交通地位高、车流量大是吐乌大高速的主要特点。据统计,每天从吐乌大高速进入乌鲁木齐市区的车辆达到近万辆,高峰时每小时超过500辆,对这样的路段进行施工,如何确保施工不堵车成为一大难题。
“英达热再生施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优点,一是施工快捷,另一个是不封闭交通施工。”黄勇副所长向记者介绍,“这两个特点都是减少交通干扰的法宝,交通干扰小了,堵车现象也会随之减少。”
一方面英达就地热再生施工时只占据一股车道,其他车道均可正常通常,避免了封路并道,交通压力也降低不少;另一方面,英达机组施工速度快,再加上分段施工的方式,施工完成后的路段可快速开放交通,尽可能减少作业面,这从一定程度上对缓解交通压力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黄勇副所长还告诉记者:“此次我们在方案设计中选择英达热再生技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中英达技术这两方面的特点。我们设计方案时除了看中技术的性价比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可行性原则,对于吐乌大高速,采用不封路的施工技术,当然是充分满足了可行性原则这一条件。”
先进的加热技术,确保实现原材料循环利用
施工中实现了对原路面材料100%原价值循环利用,也是英达独有的技术特点。
“英达就地热再生施工能够实现对原路面材料的全部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的使用,这是符合节能减排相关原则和要求的。”黄勇这样评价英达的这一特点。
现场,记者观察: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首先对路面进行充分加热,然后再将路面耙松,这样的施工方式保证施工中不打碎原路面石料,从而实现对些材料100%原价值循环再用。据了解,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加热技术,英达公司独创的间歇性热辐射加热技术可确保加热深度和加热温度的技术,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加热导致的沥青老化现象。正是因为先进的加热技术,才能对路面进行耙松,从而不打碎骨料,实现对原路面材料100原价值循环再用。
正如黄勇所说:“仅从节能、环保这一角度而言,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是符合交通运输部提出‘两型’交通建设要求的,是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规划发展要求的,也是符合低碳经济原则的。”
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
从乌鲁木齐市政道路施工到吐乌大高速公路养护,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已经开始逐渐在新疆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应用。
“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目前在一些地区推广受到一定阻力,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缺少一个合理的检测评价方法。”说起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发展前景时,黄勇说道:“我对热再生技术进行了解和研究后发现,这项技术还是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的。”
黄勇还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国家制定的关于热再生施工评定标准内容比较粗糙,缺乏可执行性,他说:“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些大规模施工应用,在主管部门、技术单位及施工企业的多方共同努力下,争取制定出规范、合理、可执行的就地热再生施工标准,从而更合理地促进这一技术的发展,促进这一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应用。”